第145章 容百川之大,汇千家所长!(3 / 4)

br>
于祭祀之中,诞生了乐,舞。

乐不只是娱乐,更是一种十分庄重的仪式。

所以,乐,自此便是“礼”的一种。

也就是礼乐。

从周开始,读书者便被要求学习君子六艺,《周礼》所云,“养国子以道,乃教之六艺。”

五礼,六乐,五射,五御,六书,九数!

哪怕是自礼崩乐坏后。

礼乐,乐舞,也依然是华夏文化传承的根基之一。

汉武帝创立乐府,收录民间歌谣。

三省六部制发展而来中,礼部也永远是其中之一,礼部所掌管的礼乐,乐舞,一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。

无论是从秦汉,到隋唐,还是再后来。

在丝绸之路上,华夏的音乐,一直如丝绸一般,是最为重要的交流介质。

不止吸收了来自于阿拉伯文化的乐器,音律。

更是以自身的音乐,使得当地音乐文化得到了传播发扬。

《国家宝藏》是致力于弘扬华夏文化,俯瞰千年岁月的重大综艺节目。

这样的综艺。

不能只有国宝。

历史与文化,物质与精神。

全都要!

李景霖离开总控室后,满脑子想的全是接下来的任务。

乐曲除了描述环节。

更是要凝聚华夏文化的符号与意像。

但不只是歌曲本身。

就连歌名,都需要好好的打磨一下。

“国风.”

李景霖皱着眉头。

贯通古今的现代化国风。

只能说,领导任性的一句话,需要自己想破头。

不过。

这个问题,很好解。

但想要弄明白解法,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国风。

或者说

华夏文化真正的内核。

是礼乐?是数千年历史?是不屈?亦或是骨子里的战斗精神?

都是,但也都不是。

华夏文明,真正能够绵延数千年真正的依仗,真正的精神,总结起来。

从来都只有一句话。

【容百川之大!汇千家所长!】

从战国!赵武灵王!

胡服骑射,便从不会默守陈规,只守着自己所谓的“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”。

什么好,什么合适。

那就用什么!

不耻下问,见贤思齐,博采群议!

华夏的文明。

是移宫换羽,是尺寸可取,是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!

虚怀若谷,融会贯通。

汉武帝派遣了大量的文化使者,翻译和学者前往匈奴,传播汉朝的文化和语言,帮助匈奴的统治者学习汉朝的文化知识。

唐太宗更是融合胡人文化,愿意开拓视野与胸襟,与世界所接触。

宋代从排斥海外贸易,再到与外族的商业活动密切来往,更是奠定了“富宋”的基础。

或许先人们有做错的地方,或许也有值得诟病的地方。

但。

在华夏的历史上。

任何一个盛世的由来,都是建立在睁开眼看世界,接纳一切有用东西的基础之上。

闭锁。

只会带来落后。

音乐上一向如此,今也如此。

李景霖已然明白,这“现代化国风”是什么东西了。

并不是无脑的堆砌传统乐器,更不是只从古谱上扒东西,更不是什么钻“传统音乐”的牛角尖!

现代,真正的国风。

就是要容纳一切优秀的,可以容纳的东西。

然后反手将外来的东西汉化成自己独有的!

无论是摇滚,电子,还是西洋古典管弦。

我全都要!

想要做好国风,那就不要被“国风”二字的框架给锁住。

打开了限制器。

李景霖那当真是开始放飞自我了。

配器自然不用说了

各式各样的电子音效开始并入,管弦乐就给我往上组,三角铁,弦乐,钢琴别想跑。

搞嗨了那就直接电吉他乱入。

而基于乐理本身的东西,也并没有追求什么刻板的,形式上的东西。

比方说什么五声音